名古屋東部古老的東海道沿線寧靜的有鬆鎮,保留著一個擁有數百年歷史的紡織傳統:有鬆紮染。

有鬆紮染因其複雜的細節和極其多樣化的工藝而備受推崇,它不僅僅是一門工藝,更是傳承了 400 多年的歷史瑰寶。

什麼是有鬆紮染藝術?

與許多現代紮染面料不同,有鬆紮染完全是手工製作的,依靠複雜的多階段工藝,每一步都一絲不苟。有鬆紮染的獨特之處在於其紮染技術:該地區擁有超過 100 種紮染方法,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多。如今,大約有 70 種技術仍在使用,從傳統的裝訂和折疊到精密的針線和工具輔助操作。

每個圖案都始於精心設計的圖案,先刻在蠟紙上,然後用毛筆和從日式草中提取的藍色墨水將其轉移到布料上。圖案確定後,布料會分發給各家各戶或技師進行捆紮,根據圖案的複雜程度,捆紮過程可能需要4到10個月的時間。

接下來,對布料進行染色(通常是靛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出現了鮮豔的紅色、紫色和其他色調),然後進行最後精細的解線過程,這本身需要訓練有素的雙手來保持織物的完整性並完整展現圖案。

標誌性技術和模式

在有鬆開發的許多捆紮方法中,有一些體現了該地區的工藝:

  • 蜘蛛網紮染(Tegumo):一種早期的標誌性圖案,用於出售給旅行者的手巾(tenugui)。布料被鉤編折疊,然後緊緊綁成類似蜘蛛網的放射狀圖案。
  • Karamatsunui:交錯排列的複雜縫合褶皺所實現的同心旭日圖案。
  • Hitomekanoko:最精細的防繡方法之一,可製作鳥類和花朵等微型圖案;以其精緻和統一性而聞名。
  • Kikaigumo:Tegumo 的機械化改進,使用電動工具製作出更小、更密集的蜘蛛網狀圖案。
  • Yokomiura:使用帶鉤子的綁紮架,以精確的環形結進行水平綁紮。
  • Makiage:將縫合的輪廓與特定形狀的緊密結合相結合,從而形成清晰的基於圖形的圖案。
  • Midori 和 Kumoiriyanagi:兩者都涉及褶皺和旋轉裝訂,以創建精細的垂直虛線或旋轉的雲狀效果。

每一種技藝不僅體現了美學選擇,也體現了工匠的技藝水平,因為某些技藝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掌握。有些技藝甚至已經失傳,只剩下名字和傳承,因為它們是由一位大師傳承下來的,而大師的知識並未傳承下來。

保護工藝

江戶時代,隨著有鬆紮染需求的不斷增長,週邊城鎮的模仿者紛紛試圖複製,但品質往往較低。由於擔心聲譽受損,有鬆鎮的人們於1781年向尾張藩請願,成功獲得了紮染生產的壟斷權。這項罕見的法律保護確保了該鎮數十年來作為日本正宗紮染獨家產地的地位。

雖然這種壟斷在明治時代隨著自由市場法的興起而消失,但有鬆工匠透過註冊個人技術專利並使用現代工具拓展新市場來適應。到 20 世紀初,有鬆近 70% 的人口(約 310 個家庭)從事紮染生產。該鎮在這一時期達到頂峰,獲得了國際讚譽。儘管二戰後面臨重大挑戰,尤其是來自大規模進口和服裝潮流變化的挑戰,但有鬆紮染依然屹立不搖。

如今,來此鎮的遊客可以漫步在兩旁林立著家庭經營工作室的江戶時代街道上,參觀有鬆紮染博物館,觀看工匠大師使用曾經吸引武士和商人沿著古道前往江戶的相同方法進行工作。

推薦旅遊:Snow Monkey Resort 從名古屋出發的一日遊:常滑和有鬆的工藝傳統將帶您體驗獨特的歷史、藝術和當地魅力,在經驗豐富的英語導遊的帶領下,您將遊覽兩個以藝術傳統而聞名的城鎮。